源流世系

合肥东乡钟氏渊源考

钟姓是一个拥有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姓氏,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于第56位。

关于钟姓的来源,史料记载,有“地名说”和“官名说”两种说法。“官名说”,是说古代宫庭有掌击奏乐的官,名钟师,钟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为氏,是周朝乐官钟师的子女。“地名说”,是说钟姓最早以食邑地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为姓氏,复姓钟离。秦末有伊卢人钟离昧为项羽杀,其第二子接,开始居于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北),为避仇,省“离”,单姓钟氏。钟接即是钟氏的祖先。不管哪种说法,都说明钟姓起源较早。从长社钟接(公元前202年)起,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了。以后数百年间颍川长社一向是钟氏的发展繁衍中间。这里曾孕育出很多卓异人物,如楷书鼻祖钟繇就是颍川长社人,历仕曹魏三朝,迁太傅,史称“钟太傅”。所以很多姓氏书均说钟氏“望出颍川”,钟氏族人大都以“颍川”为堂号。以后随着中原文化的崛起,钟氏也与中华民族其他姓氏一样,南迁到江、浙、闽、赣、川诸省,甚至岭南的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部分钟姓后裔还随大陆其他姓一道迁至台湾等。元末明初,因为长期战乱,南方江西等地的钟氏后人,又相继北迁安徽等地。钟姓先祖来到安徽后大都聚居在合肥以东店埠一带,俗称“合肥东乡”。据近代族人考证,来到合肥东乡钟油坊、钟家巷(钟宝岗)、三户钟的三支钟姓后裔,均来自江西。现分述如下:

钟油坊(南家)

据钟油坊宣统三年(1911年)创修的《钟氏家谱》载,此支为颍川郡集贤堂。明末清初(元元1644年)始迁祖西楼公由江西太平府锡镇街(今江西省)迁至合肥油坊巷。传至四世,二公明吾由郡城移居城东大兴集东北隅,创立油坊二座,故名“钟油坊”。因该地处肥东县南部,简称“南家”。到五世,明吾公二子伏枝公、秀枝公分为两支。本支迄今已有337年(截至六修家谱2001年,下同)历史,传至十八世。从十世到十八世字辈分别为宏、运、文、学、继、先、维、有、树(书)。此支多数钟裔聚居合肥钟油坊,少数钟裔迁居全椒、含山、巢县等地。现有3000多人。

钟家巷(钟宝岗)

据钟家巷清乾隆庚戌年《钟氏宗谱》记载,此支为颍川郡集贤堂。元末明初(公元1368年),始迁祖大公宝兴、二公旺兴兄若弟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荞麦湾(今江西省鄱阳县)迁至合肥城东三十里游陂村。大公宝兴卜居钟宝岗,二公旺兴卜居钟家巷(今合肥市新站区磨店社区糟坊村巷南组等),已有633多年历史。传至二十世,自十二世至十九世字辈分别为正、大(文)、昌(传)、明(盛)、以(世)、承(家)、先(长)、志(泰)。该支后裔多数聚居钟家巷、晓钟村钟宝岗,部分裔孙迁居六安、金寨、霍邱、定远、全椒、滁县、来安、和县、含山、巢县、无为、宣城、宁国、芜湖、马鞍山、南京、上海、河南开封、新疆呼图壁、浙江等地。现有9000多人。

三户钟(北家)

据三户钟各分支《钟氏宗谱》(布谱)略载,此支为颍川郡知音堂。始迁祖大公应元、二公应龙、三公应高、四公应北、五公应斗兄弟五人,于元末明初(公元1368年)自句容(江苏句容)从建业(南京)至浔阳(九江),卜居淝水(合肥)东北乡。应元、应龙、应高三公分居相邻三处,故称“三户钟”(应北、应斗两支失考)。因该地处肥东县北部,简称“北家”。应高公传至四世,大公汉林移居王子城附近,位于三户钟之南,故称南钟集。该支迄今也有633年历史。传至十八世,自九世至十六世字辈分别为:维(加、伦)、文(德)、元(成、春)、怀(有、传)、治(先、华)、光(荣)、兆、本。其支后裔多数聚居三户钟和南钟集,部分迁至全椒、定远、蚌埠、马鞍山、当涂等地。现有2900多人。

综观以上,钟氏祖籍在安徽凤阳,发祥地河南许昌一带(即秦王赢政所治的颍川郡)。所以钟氏宗谱中的郡望均为颍川郡。至于有“集贤堂”、“知音堂”、“听琴堂”之别,则是先祖以住地集贤村和“钟子期摔琴报知音”的典故,为房份之称。所谓钟无二姓,就是同根多支。曩昔为避乱求生,钟裔离祖迁居合肥东乡的钟油坊、钟家巷和钟宝岗、三户钟三支,实为同根两支。因时代久远,谱牒不全,造成辈份错乱,难以考证,实为一大憾事也,有待钟裔后人赓续挖掘、增补、完美。

上述史料摘自合肥钟氏后裔六修《钟氏家谱》卷中。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九世祖万英公后裔十七世孙承祥敬录摘抄
公元二O一二年元月

客服热线

技术支持电话咨询

13477247781

责编微信:13477247781 13985338289 投稿邮箱:304975101@qq.com 1140218682@qq.com     邮箱:273039264@qq.com

版权所有:鍾氏宗亲总会 湘ICP备18001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