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迁徙

白露坑钟姓

福宁钟姓“颖川堂”重要有二大支派:一是明天顺间(1460年左右),始祖九世钟晟从福安迁入福宁;二是明万历初(1580年),始祖十一世孙七从福安迁入福宁白露坑村。

白露坑原名白虎坑又名红坑,是因村落东面一座山丘形似虎状而得名,先祖孙七公(原名希堂公)在 明万历初(1580年左右)由福安迁入霞浦小南四十六七都的白露坑,后成为钟姓主派。据祖上传说孙七公梦见三溪合流的地方便是他的定居之所。在他的远程跋 涉的途中,探求到了有三溪合流的白露坑,其溪水不但清亮可鉴,而且鱼虾成群,中流却有一块奇石形似浮出水面的千年巨龟。白露坑附近的山峦环抱,三山拱护, 东面山丘形似虎,南面山丘形似狮,北面的山丘形似象,三山对峙,形成了虎视眈眈之势。孙七公便把三溪汇流成的溪流称为“福源溪”,象征着祥瑞旺盛。白露坑 方圆不远处有壑深逐的龙潭穴连着石楼,形象真切的心维潭神仙脚迹,突现山顶的神仙床,深藏林中的师公厝、师公桌、流水叮咚似鼓声“水流蛇瀑布”等景观带有 粘稠的传说色彩。 孙七公生四子发四房,历经了四百余年繁衍,人丁旺盛,并保留有畲族习惯风俗及语言。还保存有先进遗留下来大量的文物:镌刻精致的公众龙头祖杖,于光绪辛已 年荔月镌刻,当时缘首的是钟法律、钟法通、钟法宁三人,据说先祖平番有功,高辛帝赐封他为忠通候王把公主赐婚与他,还御赏给他一条赤金的龙头杖。为了纪念 祖先功绩,山客人根据传说中的模样仿制了一条龙头杖,代代相传,只在祭祖时,才把龙头杖供在祭坛上,平时不能动的。这也是畲族传说中的一种见证。四柱盘龙 四角翘阁的香亭,高1.93米,底座四方宽0.7米,结构分三层,底层四个狮脚连着上面四个棱角上的狮头镌刻,四根盘龙的柱子支持着二层和上层亭式阁楼。 分外是柱上的盘龙沿着柱子盘旋而上(龙柱星散),龙身能绕着柱子转动,而且四龙镌刻邃密,外形各异,维妙维肖。畲族同胞在元霄佳节时才能抬着游街,并要伴 有鼓乐齐奏,起镇邪、祈福之作用。村中收藏于钟石寿家有“孤悦古稀”的匾额,是翰林院庶吉士钟大椿(字德椿,系钟大焜胞之弟)于光绪叁拾肆年岁次戊申荔月 拜题,送其宗兄钟兆述(家谱记载有八品顶戴,官帽被钟发霖卖掉);还有“高恢祖武”的匾额,是清末进士朝议医生工部主事钟为桢(系钟大焜之孙)于民国拾肆 年乙丑送其宗兄钟品林华构之匾额,四个溜金大字苍劲有力。在保存的诸多古书籍中,其中有一本遁甲奇门演禽秘书,是乾隆乙亥岁仲春月编写的,如今村民手中得 总其中的序文为:遁甲奇门之书始由轩辕黄帝战蚩尤不分胜败感玄女仙师而授天篆之文帝命风后演成十三篇诛蚩尤而天下大治故遁甲之法,搜前贤遗籍苦心其中奥妙 之理,未得口决难开胃内之茅。以及村中还收藏有进士钟大焜宗族人员详细简介。光绪年间的三个香炉,百年以上的畲族花轿和畲族礼仪摆设的用具、日常用具,如 青铜器皿、三角杯、蜡台等,还有畲族服饰,如风冠等。并有大量畲歌手抄本。

白露坑作为钟姓的一支主派,人丁旺盛,人文鹊起,刑部主事钟大焜闻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来白露坑主修《福宁俯颖川钟氏宗谱》,钟大焜原名淑焜 字德焜号香樵。据说他坐桥而来,经铁官山(今溪南后洞村附近)时便下轿观其山形地势,证明此地没有出比他大的官史,才上轿继承上路(旧时官吏等级中,下级 遇上级,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当时追随他的一位轿夫是白露坑村的钟桂树(今钟河美的曾祖),到了白露坑后,见到的几乎是土房和草房,不敢居住,便住进钟 孔代的大宅院的东厅客房。这座大宅在当时溪南方园几里的畲族中有肯定的名气,此宅有三层大门,每层大门间隔约十三米,后在1994年发生火灾被销毁,也烧 掉了钟大焜奉送的匾额,以及九门提督水师中的副将钟宝山奉送的匾额,也毁于一旦。 旧时,白露坑正视文化,学风甚浓,当时私塾老师就有6人,分别是:钟学箕、钟学日、钟昌元、钟兆述、雷郑轩、雷郑明等人,以及地理师钟淑筹。因白露坑有深 厚的文化基垫,所以先进把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成畲族歌谣唱本,使白露坑成为畲族长连抄本正歌(小说歌)的发祥地。生于咸丰六年(1856)的钟学 吉,七岁入私塾,从小受儒家正统文化教育,通文达理,学业优良,光绪元年(1875),年方二十的他,便开始设私塾课童。深受先进的影响,他在结合教学, 编写大量知识性歌谣,其中的《诨名歌》、《鸟名歌》、《十贤歌》、《十女歌》等等。在授课之余,用尽全力编写歌谣。他也是“福宁山民会馆”的倡建者之一。 民国二年(1913)他被公举为山民会馆的董事,年逾花甲的他,经常住馆,行使会馆提供的客观条件收集大量素材,编写大量歌本,把畲族长连抄本正歌的创 作,推入全盛时期。各处来的宗人,行使住馆之便,大量传抄,敏捷传播,使学吉成为名扬闽浙畲区的一代畲族“歌王”,学吉这临时期的歌最为成熟,其思想性、 艺术性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中定稿于民国10年的《末朝歌》,是其暮年的代表作,重叙写清当局的腐败和民国初年军阀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灾祸,作者直面民不 聊生的实际,忧愤交加,期望“真命天子”救济百姓,开创新社会,且满怀信念地预言“真命天子出那位,初年细侪肽核见(年幼的小孩子能够看的见)”。其作品 在闽浙畲区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他的传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畲族文学》以及《畲族简史》、《畲族社会历史调查》、《宁德地区志》、《闽东畲族 志》、《霞浦畲族志》等均都有介绍他的事迹。 到了当代,村中还出现了为保卫祖国在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捐躯的一等功臣钟昌达(1955—1979),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授予勋章和奖状。 1985年白露坑做为中间畲族文化调查点之一,以闻名音乐家郑小瑛为组长深入白露坑调研。 白露坑四百多年来,虽然没有过辉煌,但却留给后人大量的精神财富。

客服热线

技术支持电话咨询

13477247781

责编微信:13477247781 13985338289 投稿邮箱:304975101@qq.com 1140218682@qq.com     邮箱:273039264@qq.com

版权所有:鍾氏宗亲总会 湘ICP备18001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