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氏渊源

揭阳地区钟姓来源

钟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为晋伯宗之后。伯宗以贤且切谏驰名,终因受谗被诛,其子州犁往楚,任太宰,食邑于钟离(今安幑省凤阳县东北),子孙因以为姓。后裔孙钟离昧为项羽麾下大将,生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今属苏州),仍用旧姓。次曰接,徏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在原姓中去掉“离”字,改姓钟氏,钟接成为钟氏得姓始祖。
东晋元熙二年(291)五月,因时局动荡,钟氏三十世孙钟简便遣膝下三子钟善、钟圣、钟贤自开封携谱过江逃亡,后来,钟善迁居浙江绍兴府稽县(今绍兴县)。钟圣迁居南宁县(今属广西);钟贤迁居江西赣县。钟贤之子钟潮又徙至福建,最终举家定居长汀。厥后,钟潮的裔孙又陆续迁往监县,信丰、雩都、上杭、象洞以及广东的兴宁、长乐(今五华)、程乡(今梅州)、大埔等地开基,现今岭南各地的钟姓均届钟潮之后。
钟氏入潮时间大多在明朝后期,而且入潮路线也有多条。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后径村钟氏一世祖钟双堂自桂坑迁创今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后径村,现今人口1056人。饶平县樟溪镇乌溪(含乌溪、瓦窑二个村)的钟姓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自负埔南下至此创村,现今人口526人。明末清初,为避战乱,大坪埔一世祖钟法旺自负埔茶阳迁至揭阳县蓝田都(今揭东县新亨镇)大坪埔村开基创业,现今人口一万多人。钟法旺传子钟有僯,钟有僯传子四人:钟仰溪、钟仰东两兄弟仍居大坪埔,余两兄弟于清初迁创陆丰后溪(今属普宁市),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后溪钟氏一支又迁创普宁市大坪镇新福村,现今人口2600人。明末清初,钟氏一支直接从福建汾水关迁至今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坪埔村,现有人口511人。明代泰昌元年 (1620)钟氏创今潮阳雷岭镇茶园村,现今人口1300人;潮阳两英镇永丰村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创寨,现今人口2400人。
注:本文人口数来自2002年版的《汕头市地名志》、《潮州市地名志》和《揭阳市地名志》。
来 源: 《潮汕百家姓》


揭阳地区钟姓居民迁入的时间,可溯至明初。
明初,钟姓一支迁到海丰县龙溪都岐石(今属惠来县)今华清村居住,永乐年间(1403~1410),钟姓东迁到隆江城附近创村定居,因村前有一山埔,乃将村命名为前埔村。嘉靖年间(1522~1566),另一支钟姓迁到惠来县酉头都创立下宅村(今华湖镇华宅村)。两支钟姓后在惠来繁衍开去。
明末,钟姓一支从惠州府长乐县(今五华县)铁螺坝迁到揭阳县蓝田都青溪下坝(今属丰顺埔寨)居住,后繁衍到今丰顺汤西莲塘湖罗蕉潭坝一带。万历年间(1573~1620),这支钟氏的后人南迁到蓝田都牛运潭邬寨岭(今揭东新亨下坝村)创业定居,后来繁衍成大族。牛运潭的上游下流有堤坝拦水,称为顶坝和下坝,在下坝定居的钟氏恰好相沿了祖居地的名字,将新村改名为下坝村。这支钟姓的后人后来传到清远一带。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与新亨下坝同宗的汤坑钟姓一支后人由蓝田都黎家棚南迁到山湖创立新的居住地,因居住地后面有一光秃不毛的小山丘,山上有一尼姑庵,故名尼姑山,简称姑山,后来形成的村落就叫姑山村(今属揭东玉湖)。
同在明末清初时期,另一支钟姓从福建永安迁到了揭阳县蓝田都五房山下的一多姓村落定居,不久就成为当地大族。为了纪念这支钟姓祖先在福建汀州坪埔山的墓葬地,将村名命名为大坪埔,后简作坪埔。这支钟氏后繁衍到今云落赵埔等地。
清初,与长乐县同源的另一支钟姓由揭阳县蓝田都北部(今属丰顺县)迁到陆丰县石帆都后溪(今属普宁市)定居,光绪年间(1875~1908),后溪钟姓沿龙江南迁到大坪附近定居,因村置于小山丘,四周皆农田,乃命名为地皮围,后改名为新福村。这支钟姓后繁衍到周边的大坪、大坪尾、稔尾、三溪坝等地。

来 源: 《揭阳日报》2007-10-16

客服热线

技术支持电话咨询

13477247781

责编微信:13477247781 13985338289 投稿邮箱:304975101@qq.com 1140218682@qq.com     邮箱:273039264@qq.com

版权所有:鍾氏宗亲总会 湘ICP备18001868号-1